重度的失眠症的病程较长、病情较重,以入睡困难、睡中易醒为主要表现,其中,以彻夜不寐最为明显,而且其病症程度远远超过轻度失眠(短则一年半载,长则十年以上)。严重影响正常人的生活和工作,病因也更为复杂多样,相比原发性失眠与继发性失眠治疗难度更大。
重度失眠症严重危害着人的身体健康,如免疫力降低、寿命缩短、增加精神疾病和抑郁症的发生风险,还会诱发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感染、内分泌失调、癌症等。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天有4-5万人在200万次交通事故中丧生,而研究表明,30%-50%的交通意外事故是由于驾车司机严重缺少睡眠引起。
达到重度失眠这个阶段的患者之前可能尝过治疗,但睡眠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反而病情越来越严重。造成失眠越来越严重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1)是否对症治疗?
临床上慢性失眠以继发性失眠为主,由于原因的多样,且存在个体差异,治疗慢性失眠要强调个体化,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治疗措施。很多精神疾病常常会伴有失眠,不能单一的治疗。比如抑郁症,你只要把抑郁症治好了,睡眠也就会随之改善。所以我们强调“对症,对因”治疗。
(2)疗法的单一
临床上很多内科和综合科治疗失眠的方法,多为药物治疗,殊不知失眠常常会伴有心理障碍,如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等。这时我们就应该选择综合治疗,既治疗失眠又治疗心理疾病。
(3)疗程短或者自行诊疗
很多慢性失眠的患者,都有去过医院诊疗过,但是并没有遵从医嘱,睡眠刚有点改善以为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自行断药,而且也没有坚持去复诊,复发后还自行用药,结果导致了失眠的越来越严重。
(4)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及用一种剂量容易产生耐药性,这时候患者需要及时跟医生沟通,换药或者加大剂量。
(5)失眠的恶性循环
有很多患者,都是在头一天失眠,担心第二天也会失眠,第二天担心第三天失眠...这样恶性循环着。这时患者应该及时寻找失眠的原因,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失眠自然就会有好转。
如何科学有效解决重度失眠?
(1)切勿自行诊断
导致失眠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每个人的失眠原因都不相同。最好尽快去正规的医院接受诊治,接受专业的诊断、治疗、建议。否则病情只会越来越严重。失眠的多发是由于精神心理问题,建议以精神科就诊为主。
(2)对因对症治疗
临床上失眠既是症状也是疾病。分为原发性失眠、继发性失眠。至于是继发性失眠还是原发性失眠的切确诊断需要通过专业的医生、相关量表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确诊后再进行诊治。
(3)遵循医嘱
不要随意加大或减少药物剂量。用药剂量过低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会耽误病情、浪费钱财,剂量过大又会产生不良反应。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千万不要自己随意用药,更不能凭药品说明书用药。
(4)科学管理自己的睡眠
管理睡眠,首先要认识睡眠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睡眠越多越有益于健康。
有一些上班族喜欢在双休日“补觉”,后来却发现在双休日还没有平时的精神状态好。其实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差异很大,并不是睡得越多越好。据统计,有5%的人每天睡眠只需6小时以下,而还有5%的人每天需要睡眠10小时以上。大多数成年人每晚睡眠时间为7-8小时。
误区二:做梦是没有休息好。
梦是一种普通的生理现象,每个人在睡眠过程中都会做梦,如果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好,就不能认为没有休息好。
误区三:睡眠障碍不是病。
据了解,有8%的人在一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短时间的睡眠障碍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长期的睡眠问题会引起各种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对于少数睡眠障碍者来说,有可能是某些尚未显露出来或是已经出现的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
误区四:饮酒可以催眠。
睡前饮酒虽可以很快入睡,但使得睡眠变浅且易醒,酒中的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毒害身体,使身体的适应能力下降。
误区五:安眠药可以长吃。
安眠药所带来的睡眠并不能代替真正的自然睡眠,当人连续几天睡不着的时候,可以适当用一些药物帮助入睡,但服用安眠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其实,若想拥有好睡眠,应注意睡眠卫生,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这首先需要改变对睡眠的错误认知。比如,主动控制睡眠的想法就没有必要,当人心事重重时,反而可能会夜不能寐。
也有的人因为经历过偶发失眠,到了晚间就提前恐惧再度失眠,这种情绪在生理上会增强兴奋点,反而成了失眠的助手。提醒大家要以顺其自然的平和心态看待暂时的失眠,其实偶有失眠,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体验到的一种自然状态,不必过于焦虑。
管理睡眠还需要纠正不恰当的行为习惯
不少人以工作忙碌为借口,晚上还在加班加点工作,因而常常在晚上也在饮用咖啡、浓茶等对中枢神经系统带有兴奋作用的饮料提神,可到了晚上这些人又为难以入睡而苦恼。这种行为习惯就需要改变,应尽量在黄昏后不再食用或者饮用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物质。
还有些人,因为失眠喜欢“赖床”,其实“赖床”对改善睡眠并无益处。因而建议大家减少非睡眠性的卧床时间,代之以强度适中的体力活动,即使失眠,也不要老躺在床上。
如果一些睡眠习惯已经对睡眠带来不良影响,建议大家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必要的行为训练,如睡眠限制治疗、刺激限制治疗等,来改变那些非适应性的睡眠习惯。
管理睡眠还需要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下面的这些因素可作为参考。
保持卧室空气的清新和温度湿度的适宜。卧室最好选择有窗的房子,白天利用紫外线的威力去除被子上的细菌。夏季应开门窗通风,冬季根据室内外温度,适当通风换气。就卧室的温度和湿度而言,建议卧室室温保持在18-20摄氏度,空气湿度保持在60-70%左右,这样的温度湿度也有利于床垫本身的卫生状况。
减少噪音。建议在卧室中尽量不要摆放复杂的电器设备,如在选择闹钟、空调等时等应注意静音功能。
选择合适的枕头。高枕未必无忧,高度适中的枕头能保证头部和颈部的肌肉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撑,获得适当的放松。习惯仰卧的人应该选择正常高度的枕头,在大部分品牌中“高枕”就是正常高度的枕头,侧卧需要更高的枕头,俯卧则最好用低枕。
一些睡眠诱导食物,也可以调节睡眠。比如可以尝试睡前喝一杯热牛奶,再配几首轻音乐,然后躺在干爽舒适的床榻上,调整呼吸,静静聆听,随之想象着慢慢进入梦乡。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出现睡眠障碍之后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其实,睡眠障碍的突出特点是发病原因差异很大,如何找出患病原因、正确诊断、个体化干预,实现对睡眠障碍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是每个卫生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这都不是患者自身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