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遇到精神疾病患者的时候,多是躲开他、害怕他,却很少有人去认真的思考过,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变成了让人听之色变的存在。这也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所讲述的重点:导致精神病的原因都有哪些?
任何一种疾病,找到了病因,治疗可能就变得较为简单,但可惜的是大部分疾病的病因并不清楚。精神疾病的病因亦是如此。尽管随着学者对病因学研究的大量投入,高科技研究手段的大量应用,精神病的病因学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到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相关因素为:
1.遗传因素
较多的证据表明精神病具有遗传性,病人家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得多,并且血缘关系越进,发病率越高。家系调查研究发现,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中,精神病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父母双方均患精神病者,其子女患病机率为35%-68%,正常人群仅为0.38%-0.84%。
2.心理社会因素
1) 家庭环境:有报道认为精神病患者幼年期生活在破裂家庭(父母离异、死亡或出走)者较多;患者父母性格怪异或有神经症者较多;父母与子女关系异常者较多等等。
2) 性格问题:很多精神病患者病前就存在不良性格,如分裂样性格。
3) 生活事件:某些生活事件确实可以影响症状的出现,但生活事件是原因还是结果并不清楚。比如“911事件”发生后,40万纽约人曾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失常,但还有更多部分的人并未出现精神异常。
3.生物学因素
精神病病因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也是临床治疗最值得自豪的是抗精神病药物,但并不是先有的病因学研究,再有的治疗,第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对精神病的治疗作用纯属偶然发现,然后对该病的认识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在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开发均是在氯丙嗪基础上开始。抗精神病药物开发的基础学说是“多巴胺功能亢进学说”!但多巴胺功能亢进学说并不能解释精神病所有的问题,其它神经递质如r-氨基丁酸、谷氨酸以及神经肽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
4.其它
母体严重营养不良、妊娠期内的病毒感染和围产期的脑损伤等,神经发育的作用和受损突触的可塑性等都可能在精神病的发生中起着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精神病的病因尽管尚未阐明,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大部分的首发精神病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有限,如果您还有任何的疑问,欢迎来电垂询 【0798-8259788】,或点击咨询与我们的医生在线交流,我们将详细为您解答疑惑,助您摆脱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