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病因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尽管目前对其病因的认识尚不很明确,但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识。无论是易感素质还是外部不良因素都可能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不同患者其发病的因素可能以某一方面较为重要。
临床表现
1.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
(1)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是以思维联想过程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包括思维联想活动过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维联想连贯性及逻辑性等方面的障碍。妄想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思维内容障碍。最常出现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等。据估计,高达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监视、被排斥、担心被投药或被谋杀等,在妄想影响下患者会做出防御或攻击性行为,此外,被动体验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较为突出,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产生影响。
(3)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4)意志和行为障碍 多数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减退,不关心前途,对将来没有明确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计划和打算,但很少执行。
(5)认知功能障碍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认知缺陷的发生率高,约85%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信息处理和选择性注意、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学习、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认知缺陷症状与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如思维形式障碍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阴性症状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认知缺陷可能与某些阳性症状的产生有关等。认知缺陷可能发生于精神病性症状明朗化之前(如前驱期),或者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而急剧下降,或者是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步衰退,初步认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比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缺陷更明显。
2.临床分型
(1)偏执型 这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
(2)青春型 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以显著的思维、情感及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典型的表现是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情感、行为反应幼稚,可能伴有片段的幻觉、妄想;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本能活动亢进,如食欲、性欲增强等。该型患者首发年龄低,起病急,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一般预后不佳。
(3)紧张型 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患者可以表现为紧张性木僵、蜡样屈曲、刻板言行,以及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冲动行为。一般该型患者起病较急,部分患者缓解迅速。
(4)单纯型 该型主要在青春期发病,主要表现为阴性症状,如孤僻退缩、情感平淡或淡漠等。该型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社会功能衰退明显,预后差。
(5)未分化型 该型具有上述某种类型的部分特点,或是具有上述各型的一些特点,但是难以归入上述任何一型。
(6)残留型 该型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之后的阶段,主要表现为性格的改变或社会功能的衰退。
诊断
国外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美国的疾病分类和诊断统计手册DSM-Ⅳ-TR、WHO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国内常用的诊断标准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通常需要和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强迫性神经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一、药物医治: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注意单一用药原则和个体化用药原则。
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心理咨询与技能训练、集体心理治疗。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医学界目前尚无可根治的说法,最理想的结果是病患能够有效控制个人情绪。所以,就该疾病的治疗方面,有以下几点我必须指出:
1、一旦发现家人有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立即劝诱患者就医:
精神分裂症虽属常见精神类疾病,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就这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仍较陌生,存在的误区也不少。所以面对这类疾病,及时前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医治才是正确的做法。我想告诉精神分裂患者的是,精神分裂症属越早治疗,控制效果越好的特殊慢性精神疾病,“病向浅中医”符合各种疾病的治疗原则,对于精神分裂症而言更是极具代表性。发现的越早,疗程越短,疾病控制和后期康复的效果也越好。
精神分裂症不同于其它疾病,不会由痛感或炎症反应体现病症情况。其初发阶段的病症表现也不明显,发展过程中病患的情况易反复,时好时坏。需要充分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来判断病人属何类分裂症,发展程度如何。所以,对于有潜在患病可能的患者,作为其家属,有责任劝诱患者前往专科医院就诊,那种“依书行医”的想法是要不得的。
另外,家属在劝诱病患时也要注意语气态度,切勿令患者以为安排其看病是想扔包袱,也不可表现出对病患有惧怕或抵触情绪。家属本人首先要有科学的观念,对待这类疾病态度正确,才能帮助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2、选择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对症则医,科学治疗:
就医院选择方面,我再三强调必须前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在我收治的病例中,一些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的个案大多是因为在初发阶段没有受到专科医院的专业问诊和医治,不仅劳民伤财,也使得患者后期的治疗难度提高,病程拖长。
前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优势在于这类医院有针对各类精神疾病的医生资源,能够第一时间判断病患病症。就以我院为例,我们仅精神分裂症就按不同类型的发病病症设立科室,每个科室都安排在该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医生坐诊,不但能确保断症率,更能依据病患的个人情况及病情发展,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合理安排疗程,尽力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和经济负担,避免患者走弯路。
更重要的是,医生经验丰富,只要患者能定期复诊,就能尽早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复发迹象,并能给予家属正确建议,减少病患承受二次治疗的痛苦。因此,除了前往专科医院就诊外,懂得按病症选择专科医生看诊,对于缓解患者病症,提高治疗效果都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3、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法治疗,并加以坚持。
认真遵循治疗医生开出的治疗方案:精神分裂患者要明白自己的处境,既然选择了疗法就要认真遵循治疗方案,这样不仅有利于病情的恢复,而且还能很好的防止复发,在履行治疗方案的同时还要时刻关注自身的变化,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于更好的调药与治疗。
4、注重家庭护理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治疗过程中,亦或是康复治疗期间,我都会提醒患者家属注重家庭护理起到的重要作用。
家属与病人的接触相较于医生更多,也更容易注意到病患的异常表现。所以,为了能真正帮助病患对抗疾病,其本身需对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变化、科学的治疗方法及可用药物、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需要及心理关怀重点、如何照料病患的日常生活需求和陪伴需求有清楚的认识,掌握相关知识。此外,相较于院方,家属更有义务叮嘱患者按医嘱服药,对于提出异议的患者,应从科学角度出发,帮助病患正确判断是否有更改治疗方案的必要,并耐心向病患解释,因为病患对医生有天生的排斥感,但对家属的信任度较高,所以在这方面,家属可发挥的作用更大。
危害
精神分裂症危害一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情未彻底缓解之前不宜结婚,这样会增大加重或恶化病情的风险。另外,从优生学的角度来说,处于哺乳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尽量避免母乳喂养。
精神分裂症危害二 :有不少人死亡的原因就是患有精神分裂。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时,容易出现严重抑郁情绪,从而引起自杀想法;当出现幻觉,患者可听到有人命令他自杀或者觉得周围有人要加害与他,走投无路下只能自杀等;独居或得不到安慰容易自杀;药物滥用导致身心疲倦着也容易自杀。
精神分裂症危害三 :患者会对亲人不理睬,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讲卫生、言语缺乏、不与人交往等。发病时狂燥不安、偏执、抑郁、恐惧焦虑、幻听幻觉、敏感多疑、强迫急躁、思维紊乱、胡言乱语、乱摔东西、冲动伤人、不能控制自己等。
精神分裂症危害四 :患者会出现一些根本没有根据的想法,比如,自己的配偶出轨,怀疑别人想加害他,当听到议论会觉得是在指责他,看见奇怪的影像,闻到不愉快的气味,尝到食物中有特殊的气味等一些虚幻的知觉,以至最终悲观绝望而自杀,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