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文章作者:景德镇神康医院 发布时间:2017-06-30

  抑郁情绪几乎人人都经历过,例如被领导批评了,或者家人患重病,甚至阴天下雨时我们都会闷闷不乐,提不起兴趣来,通常我们可以自己调整过来,多放松、多活动、多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情、改变自己对负性事件的看法,几天自己就能恢复过来,这是生理性的抑郁,人人都会有;如果抑郁情绪持续时间过长、程度过重、抑郁情绪与处境明显不相称,那么你就可能患上抑郁症了。最近几年来,人们通常会把抑郁症叫做精神病学中的“感冒”,可想而知,抑郁症是精神心理学方面一个非常普遍的疾病。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抑郁发作的表现有:以心情低落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1 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 性欲减退 。

  对症状做一个讲解: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情低落、兴趣减退、精力明显减退或者身体明显疲乏,这是抑郁症的最核心症状,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情绪有早晨重下午轻的特点,称之为“朝重暮轻”,也就是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这是抑郁症的生物学特征,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注意有些患者会出现扩大性自杀。

  2.思维迟缓

  患者想事、考虑问题变慢了,反应迟钝,自觉“脑子生锈了”,“像涂了一层浆糊”。临床上可见言语明显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给人感觉好像患者变傻了。

  3.意志活动减退

  重度抑郁症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减退和抑制,如行为缓慢,生活被动、懒散,个人卫生料理差,整日卧床,闭门独居、对待亲人冷淡、回避社交,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

  4.自杀观念:

  严重的患者常伴有自杀的观念或行为,认为活着太痛苦了,死去是最好的解脱, 也会认为“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出现自杀观念以及行为,提示患者病情较重,需要严密监护患者,及时去心理科、精神科就诊,必要时住院治疗,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5.认知功能损害

  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抽象思维能力差、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严重时好像痴呆患者一样,称之为“假性痴呆”。

  6.躯体症状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大多不去看精神科而是就诊于内科等非心理、精神科?就是因为抑郁症患者往往伴有大量躯体不适主诉,内科等大夫往往识别不出来,患者也不会认为自己是抑郁症,只是觉得身体不舒服,我们也往往不愿意承认有心理疾病,愿意承认身体出问题了,担心患心理疾病受人歧视。躯体症状常见的有: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心血管症状(心慌、胸闷、出汗)等,躯体不适的主诉可涉及各个脏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睡眠障碍的早醒定义是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早醒、便秘是抑郁发作的生物学特征,还有食欲、性欲的明显减退,有些女性患者还会有月经紊乱(推迟、停经、经量少)。

  抑郁症的诊断

  1、[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上述9条临床表现的4项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精神科医生诊断抑郁症的主要依据是:家属提供的患者病史(患病的时间,不好的表现等)、精神检查(通过和患者交谈得出检查结果)、体格检查、量表测查、实验室的辅助检查等。诊断抑郁症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下面有一个简单的抑郁自评量表,大家可以自我测评一下。如果你的分数较高,建议你到精神科去做一个系统的检查。当然了,心理测查会有一定的误差,这个测查权当是筛查,分数高不见得就是抑郁,不过中度以上的抑郁,建议你还是去看一下医生鉴别诊断一下比较好。抑郁发作它也可以是继发于躯体疾病或者脑部疾病,比如患脑血管疾病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诊断就是器质性的抑郁症了,我们常说的抑郁症指的是功能性的。

  2、诊断的心得: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一小部分患者不典型,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此时,诊断必须慎重,我也给一些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更改诊断为抑郁症,因为通过详细的病情分析以及精神检查结果,还有对病情的长期观察,最终排除精神分裂症,确诊为抑郁症。也见过开始诊断为抑郁症,经过半年的观察,患者出现典型精神分裂症症状,而更改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总的来看,抑郁症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相对较多,这不是诊断错误,而是患者病情不典型、复杂所致,精神疾病诊断靠的是观察、靠的是现象,需要家属观察病情细致,简明扼要又详细的将病情汇报给医生,医生也要观察病情认真仔细,才能诊断准确。精神科临床是不简单的,一名好的精神科医生需要认真、仔细以及很好的理解力、想象力、领悟力;最重要的是“认真和”和“领悟”。

  诊断是很重要的,诊断不对,治疗可能南辕北辙,不过我们精神科有一个经验“对症治疗”,对患者病情缓解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我想对家属说

  ① 消除对抑郁症的偏见

  国内研究显示,有90%的抑郁症没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非心理科、精神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还不到20%,很多家属和患者有很强的病耻感,认为一旦被诊断为抑郁症,就被戴上了精神病的帽子,因此抗拒到医院诊治,其实抑郁症就像情绪上感冒了,经过治疗预后很好;也有患者认为自己的抑郁症状不是病,仅仅是思想观念的问题,或者是意志力不够坚强,希望通过自己调整来缓解抑郁症,其实典型抑郁症的症状是自己难以控制的,就像患了肺炎发高烧,并不是仅通过多喝水、好好休息就能治愈,抑郁症是一种有着神经生物学病因,发病有生物学因素,需要及时接受抗抑郁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的疾病,它的治疗效果往往很好。

  ② 正确对待副作用,消除治疗顾虑,积极治疗,不要迷信广告

  很多患者对抗抑郁剂治疗有很多顾虑,担心药物副反应,是因为患者及家属对药物副作用的理解不全面,往往会觉得说明书上写的副反应,甚至包括一些罕见反应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很多常见副反应比如胃肠道反应、头痛等副反应仅是在治疗初期会有,一般服用2-3周后会慢慢适应,最常见的副作用大多没啥严重的,严重的副反应发生概率很低,大家密切观察服药后的变化,及时汇报给医生就可以了,如果服用某种药物副反应的确很重,我们换一下药物就可以了,因为服用一种药物副反应大并不代表服用另一种药物也会有明显的副反应。

  患者还会担心服用抗抑郁剂后会成瘾,其实抗抑郁剂是没有成瘾性的,一些患者突然减药过快或者停药后,会出现一些不适,可能是减药停药方法不正确,如一下子剂量减少太多、停药太快,产生了撤药反应;也可能是减药停药后出现了症状的复燃或者复发,这并不是药物的问题,减药停药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一般来说,加药不宜过快,减药则需要更慢。

  还有的家属追求没有副作用的治疗,甚至轻信广告,去做各种名称大气、收费昂贵的治疗,实际上都是骗人的,不要追求所谓的:没有任何副反应、一吃就见效、保证断根、甚至前半年免费的各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既浪费了钱,又耽误了治疗,上搜索网站搜抑郁症,很多时候排在前面搜出来的东西都是广告,这种广告我是根本不信的。

  ③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诊,和医生保持联系

  请务必遵医嘱服药治疗,定期门诊,汇报病情,有问题和医生交流解决,或者登陆医生网站,建立电子病历,网上咨询医生,不可自行停药减量,这样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最后变成慢性或者难治性的抑郁症。

  抑郁自评量表系统(SDS)

  注意事项:下面有20条题目,请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每一条文字后有四个选项,分别表示:

  A没有或很少时间(过去一周内,出现这类情况的日子不超过一天);

  B小部分时间(过去一周内,有1-2天有过这类情况);

  C相当多时间(过去一周内,3-4天有过这类情况)

  D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过去一周内,有5-7天有过这类情况)

  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A B C D

  我觉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 A B C D

  我一阵阵哭出来或觉得想哭 A B C D

  我晚上睡眠不好 A B C D

  我吃的跟平常一样多: A B C D

  我与异性亲密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觉愉快 A B C D

  我发觉我的体重在下降 A B C D

  我有便秘的苦恼 A B C D

  我心跳比平时快 A B C D

  我无缘无故地感到疲乏 A B C D

  我的头脑跟平常一样清楚 A B C D

  我觉得经常做的事情并没有困难 A B C D

  我觉得不安而平静不下来 A B C D

  我对将来抱有希望 A B C D

  我比平常容易生气激动 A B C D

  我觉得作出决定是容易的 A B C D

  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 A B C D

  我的生活过得很有意思 A B C D

  我认为如果我死了别人会生活得好些 A B C D

  平常感兴趣的事我仍然照样感兴趣 A B C D

  记分:正向计分题A、B、C、D按1、2、3、4分计;反向计分题按4、3、2、1计分。反向计分题号:2、5、6、11、12、14、16、17、18、20。

  结果分析

  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总粗分。总粗分的正常上限参考值为41分,标准分等于总粗分乘以1.25后的整数部分。分值越小越好。

  标准分正常上限参考值大约为53分。标准总分53-60为轻度抑郁,60-70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总结一下:

  1、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它可预防、可治疗、预后好。大家要消除偏见,正视抑郁症-情绪的感冒而已,患者要积极求医,积极治疗,家属和大众关爱患者、鼓励患者。

  2、抑郁症需要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症状缓解后还需要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药物,不可自行停药,配合心理治疗,对于抑郁症的康复,效果更好。各种抗抑郁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以及首选适应症,请务必系统治疗、规范治疗。

  3、我的实践来看,健全的性格是抑郁症预后好、不复发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通过中医心理治疗(TIP疗法),完善性格,可以防止抑郁症复发。药物联合心理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是提高抑郁症疗效和预后的关键。

  4、建议广大患者多学习各种精神卫生常识,做到患病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减少病痛,意义重大。

  最后想说,抑郁症一点也不可怕,它可治、可防、可控,就是一种情绪上的感冒,没啥大不了得,怕的是患者和家属回避疾病,不听医生的意见,不配合治疗,不承认有病,要想恢复正常就是比较满烦的一件事情了。

  至于每一位患者服用哪种药物合适,则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既往用药经历及服药后的效果,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副作用情况,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情况,综合考虑后做出决定,然后再随访患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逐步走向康复,让笑容绽放在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脸上。

  景德镇神康医院抑郁症诊疗中心-帮你摆脱情绪困扰

  科室成立历程

  抑郁症在西方被称为“蓝色隐忧”,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目前已经有超过8900千万人患有抑郁症。令人遗憾的是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3%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对抑郁障碍的知晓率低,就诊率也低,大部分患者不知道应该到何处就医的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公众医疗服务推广及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给抑郁症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为了更好的发展抑郁症学,景德镇神康医院在整合多方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了景德镇神康医院抑郁症诊疗中心。

  诊疗范围

  老年抑郁症、产后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及其他类型抑郁症。

  服务项目

  中心分设门诊及病房两部分。门诊部除设抑郁症专病门诊外还另设特需门诊,由我中心多年从事精神卫生工作、临床经验丰富的资深医生坐诊。中心病房为患者提供整洁、服务温馨的住院环境。

  诊疗特色

  对各种抑郁症障碍患者采用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中西医结合、药物与心理、物理治疗,结合进行全方位的诊治,解除患者心理与身体的痛苦。

  人员配置

  中心的在职人员中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主管护师12名、护师、护士、以及护工、工娱、社工人员,全体100余名工作人员将真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走出抑郁症,接下来一片光明。

  抑郁症相关问题免费解答电话:0798-87922743


我们的医疗团队
张会明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章松丹

精神科 主治医师

鲍海霞

精神科 主治医师

王智仁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感谢您的预约。您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预约挂号:
1.医院电话服务中心(电话号码:0798-8259788)
2.点击下方按钮,进入在线服务中心,与我们联系

马上预约
医院电话服务中心 : 0798-8528677 24小时急诊热线 : 0798-8528677
联系我们
电话:8528677(男病区) 8527038(女病区) 地址:景德镇市方家山路6号(西) 公交:乘9路、39路、27路路公交到仁德康复医院站下车
关于我们
景德镇神康精神病医院-景德镇市医保定点医院
江西省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救治住院治疗定点医院
备案号:赣ICP备17009295号-1
  赣公网安备 36020302000108号